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WDSI 2018成果發表會 與談Part2—劉兆漢院士

 

與談人 劉兆漢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中央大學校長

 

回應金校長精彩的論點,我來稍微陳述我的瞭解。

 

學術界、科學界公認現在已經進入了所謂「人類世」。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活動值是地球演化、未來發展最大的一個推動力,最大的一個作用。

 

人類的活動其實是由人類的文明、文化產生的,反之亦然,文明也是由人類的活動累積形成。所以在新的「人類世」的這個時期(epoch)裡,要談地球的演化之前,非常自然的,文明就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區域理面,我們人類的活動建立起了不同的文化、文明。五千多年前的東亞,我們的祖先建立了中華文明,這個文明在過去兩千多年來,最大的共識就是儒家文化;儒家的思想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根基。我們在東亞這個地區裡面,各個朝代的演進跟變化,幾乎都跟儒家思想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觀察到,歷史上長治久安的朝代,都非常強調、非常自在地執行儒家文化及思想。可以說,「王道」跟「長治久安」幾乎劃成等號。這個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實在這個團隊的觀點來看,就是「王道」精神。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團隊在談各國發展,甚至於全球,是不是能持續發展長治久安的時候,把「王道」做為論述基礎的標誌。我想至少這是我的了解。

 

從Brundtland《Our Common Future》的報告提出「永續發展」觀念開始,全世界很多單位、組織都以不同方式提出所謂的指標,稱為index或indicator,但都屬於永續指標的範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SDI)。原因是希望透過一個有用的推力,將每個國家、或者整個世界,邁向永續目標。主辦單位的研究團隊花了很多力量來做這件事情,也是這樣子的一個努力,當中當然還有進步空間,但整體而言,是值得欽佩的。

 

我想指出讓我覺得比較重要、有感觸的兩點,第一,在「全球倫理」、「包容發展」及「環境均衡」三個領域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全球倫理」及「包容發展」的相關性相當高,而「環境均衡」跟其他兩個領域相關性偏低,是很有意思的結果,也很值得深入探討。全世界走向永續的過程,是希望三塊可以均衡,有一個meaningful(具意義性的)平衡,但現在看起來,環境這一塊跟其他二塊是脫勾的。各位在報告裡也提及,我們這個地球其實有負載的限度,這個限度叫做Planetary boundary,我們已經瀕臨甚至即將超越這條界線。我們觀察到的是環境跟經濟發展跟全球倫理,朝著不同的方向走,這其實是滿值得擔憂的事情。另外,長久以來,國際上對於永續發展困境有許多疑問,我自己也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靠教育,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是我始終無法進一步回答如何把「永續」變成全世界的普世價值。團隊將文化、將「王道」放到SDI裡面的努力,非常重要。我覺得「王道永續指標」有機會讓我們把「永續」真正視為普世價值觀,讓世界有機會達到sustainable(永續)。

 

更多與談內容請見以下影片

TOP

聯繫我們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