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WDSI 2018成果發表會 全球倫理領域報告—郭銘傑教授

 

主講人 郭銘傑教授

WDSI研究團隊全球倫理撰稿人

臺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全球倫理」分成了三個面向,包括「外部和平」、「軍備投入」、「國際交流」以及「國際援助」。

 

指標建立的開始,我們即回到儒家思想當中確認論述的基礎,比方說為什麼「外部和平」是成為「全球倫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回到孟子思想中,他有一段話在講「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王道孔孟的思想是非常反對窮兵黷武的,對於無辜民眾因涉及征戰而受到傷害,持以規範性的反對態度。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挑選了三個指標,一是涉入國際戰爭的狀態、二是國家涉入國際戰爭後所造成的傷亡規模;戰爭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特別是冷戰以後,是國際維持和平行動的貢獻──它在聯合國的多邊架構下頭進行,原始資料主要來自於國際關係學界非常有名的The Correlates of War Project,它是一個大規模的量化歷史的計畫,將每個國家涉入的戰爭做歷史的紀錄,特別包括哪一個國家涉入、哪一個是發動者、哪一個是被害者,然後還有哪一些國家加入當中,以及每一場戰爭當中,它所引發的這個傷亡規模。由於報告是2018年,我們計算的主要是2000年以後發生的戰爭;每一個指標當中,我們都可以得到一個分數,分配以1~11分,全部平均之後,74個國家在每個面向當中都可以得到一個分數。

 

第二個面向是「軍備投入」(Military Buildup),回到孔孟思想當中,可以找到「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孔子甚至提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必不得已而去,去兵」,也就是說,儒家並不是是反對軍備,保衛國家是需要一定軍備,王道思想所反對的是超量的軍備,所以在思考這個面向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國家的軍事規模、軍事支出的規模、軍事人員的規模,以及傳統武器輸出作為指標,特別現在是核子武器的時代,每個國家的核子武器的儲備顯得格外令人重視;軍事軍備量越高,得分越低。軍備數據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世界銀行,而核子武器及傳統武器的數據則是來自於sipri,這些都是非常well established,專研國際安全的資料庫。

 

再者是「國際交流」面向。儒家的想法是將世界視為一個整體,以天下觀去進行思考,如何把世界上的資源做完整有效的運用,不管是生產要素、人力、勞動力,還是土地跟資本,是需要把世界做為一個整體,以達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及貨暢其流。在其基礎上我們挑了幾個指標,一個是國際遷徒的吸引力,透過度量一個國家多大程度地受到外國民眾的青睞,選擇該國進行學習及進行訪問,這個數據來自於世界銀行;另外在貿易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特別是國際經貿,一個國家以何等頻繁程度參與了當前貿易法制,包括透過WTO多邊的機制去進行協商以及參與它法制化的狀態,是我們感興趣的數據,這些資料是來自於世界貿易組織。再來是人均貿易額度,我們觀察每個國家參與了多少世界貿易的分工。最後一個是國際遷徒的自由度,這是看一個國家可以接受多少國家持有免簽入境,也利用這個免簽去到其他國家,數據來自於H&P,Henley and Partners。

 

最後一個面向「國際援助」,反映了劉前院長提到的「仁政」,也就是「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國際援助」以儒家的思想來看,是一個以天下為範圍的仁政。這個數據,從OECD的時候,就已經累積相當多國際發展援助的資料庫,以其基礎做為我們的第一個指標。聯合國的架構之下,全世界越來越重視國際的人道援助,當今重要的議題是難民的收容,特別像之前日本拒絕收容難民,引發了許多國際誹議,所以我們也從聯合國資料庫中取得國際難民收容的數據,檢視哪些國家有去收容難民,承擔起國際責任。「國際援助」中另一環關鍵,是每個國家的民間社會當中,進行慈善參與的比例,這個數據是來自Charities Aid Foundation,他們有一個評比叫World Giving Index。

 

這些原始數據,經標準化處理轉化為1到11的等第尺度,74個國家可得到15個指標的分數及最後平均,也就是「全球倫理」的平均。

 

為求嚴謹,我們希望瞭解每一個面向之間是否各自獨立,經計算Correlation相關係數,結果顯示四個面向之間,都沒有高度相關的狀況,如果是高度相關,相關係數應該達0.7以上,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有捕捉到最初希望測量的不同面向的概念。

 

 

將本領域15個指標排名之後得到的世界地圖,可見到地圖當中藍色越深的部分表示在「全球倫理」排名愈前面,顏色愈淺的話,排名愈低,空白的地方就表示現在尚缺乏數據,不在這74個國家當中。當中最明顯的一個集群是歐陸的這塊,就如朱雲漢院士解釋的北歐區塊,還有歐陸排名也非常前面;得分較低的區塊則集中在中東及南亞一帶。

 

我們觀察到丹麥、挪威、愛爾蘭、瑞士、瑞典等等,這些名列前茅的歐洲國家,它們整個大的精神跟歐洲倡議的安全共同體息息相關,在一個共同的文化、價值及信仰當中,共同面對外部的安全威脅,形成了某種互信的機制之後,變成一個和平區。我們用王道精神所做出來的永續排名,與這些目前的improved finding是吻合的。

 

關於亞洲,我們注意到第16名的馬來西亞,我們通常看馬來西亞是一個似乎沒有「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人權狀況不佳、充滿政治紛擾的國家,怎麼可能在全球倫理排名會這麼高?再仔細去看這個數據結構的時候,發現馬來西亞其實收容了非常多的國際難民,包括像之前的敘利亞或者是東南亞的柬埔寨,馬來西亞承擔了相當程度的國際責任,也大量參與了國際維和行動。我們在做這個指標的開始,並沒有預期馬來西亞的排名這麼前面,試想在其他沒有「全球倫理」面向的指標中,馬來西亞的排名一定不會如此優異。除此之外,中國排名在第26名,這個排名與它在「國際援助」跟「國際維持和平行動」當中的表現亮眼非常有關係。

 

在後段中,基本上分為兩群國家,它們的排名也跟社會科學界發現所謂有兩種說法──「自然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及「地緣政治詛咒」(Geopolitical Curse)相吻合。Resource Curse它的概念基本上是說當一個國家具有先天賦予自然資源的時候,反而可能導致國家治理表現比較不突出,甚至有時候會為了要穩定控制國內各族群爭奪自然資源的衝突,爆發內戰,爭戰頻仍,這群國家除了中東原油生產國,還包括像哥倫比亞這些拉美的原油生產國;另一群集中在南亞,如巴基斯坦(72)、越南(71),還有印度(56),都是受到所謂的「地緣政治詛咒」,一開始就位於地緣政治比較容易產生紛爭的區域,因為領土紛爭而爭戰不斷,特別是像巴基斯坦在「全球倫理」領域排名倒數第二。

 

最後是世界強權美國,排名只有55名,這個結果主要是受到「外部和平」面向的影響。我們根據Correlates of War的公開資料中,指認出從2000年後,世界發生了兩個大型的國際戰爭──阿富汗戰爭跟伊拉克戰爭,兩場戰爭的發起國都是美國。它們所製造的傷亡數據加總起來是41,175人,其中美軍死傷的人數是175人,41,000人是在field(戰場)上非美軍的死傷。伊拉克戰爭剛結束時,美國的國際關係學界一開始有650位學者,連署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不人道的,主張沒有真正的證據顯示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他們的聲音在國際上是被聽到的,為什麼在國內小布希政府拒絕接受,依然堅持發動戰爭?美國學者認為這其實是一個campaign(競選手段)。美國在「全球倫理」的排名居後,我想即便不只是單純從王道角度評量,它的客觀普適性,源於美國在2000年以後發動的這些戰爭,特別是美國逐漸失去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合理規範,確實是存在著一個潛在的問題。

 

我報告的「全球倫理」部分就到這邊,謝謝各位。

 

更多與談內容請見以下影片

TOP

聯繫我們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