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WDSI 2018成果發表會 包容發展領域報告—童涵浦教授

 

主講人 童涵浦教授

WDSI研究團隊包容發展撰稿人

臺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我負責的是「包容發展」領域。我個人研究的興趣是跟個體層次的人群分配偏好有關,國家層次上,各國的表現,很大程度是承繼王道哲學。整體來說,WDSI指標到底是要去捕捉什麼?這個問題裡面很大成分是來自經濟成長與分配間的競賽。《21世紀資本論》一書指出,長期的經濟發展或成長與所有分配間存在的某種緊張關係,但是在21世紀的資本主義的特性之下,問題變得更為尖銳,我們團隊的成員,試著從王道哲學出發去探討有哪些適合的指標可以更好地表現出重要的現代意涵。

 

此架構下,我們發展出了「人本需求」、「社會平等」、「社會和諧」與「經社賦權」四個面向。首先是「人本需求」,我們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希望政府能夠妥善地照顧人民的人本需求,包含了非常基本的生存、生計、知識還有個人自由;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如果無法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這個國家就無法符合王道的要求。

 

第二部分是「社會平等」,探討是否能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同等的對待?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宏觀經濟的發展經常跟社會分配間有所衝突,如我們剛剛所說,經濟成長率對一個國家特別是物質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卻經常遭遇整體經濟成長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困境。王道哲學的理念之下,一個國家能不能夠達到社會平等,至關重大。所以在這個面向中,我們放進了很多指標,像壽命、收入、性別、教育還有經濟發展,試圖去捕捉,這個國家是不是能夠在經濟成長的前提之下,對於社會平等能夠有一定的照顧。

 

值得說明的是,很多國際通行的指標對於社會平等都有相當的關懷,但問題是,指標計算上,對於開發中國家卻不是相對地公平,因為它沒有把增長的部分考量進來,所以我們這個指標有一個特點,除了純量,就是現階段這些國家在測量年份的表現,也放進增量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各位可以想像,一個維持快速發展的新興國家,可以從這些特定的指標,得到更公平的評量。

 

剛才「人本需求」及「社會平等」,很大程度是跟經濟層面、或是資源分配有關,但所謂「包容發展」其關鍵處,在於除了發展之外還有包容。所以我們也設計了「社會和諧」面向,它核心的概念,是除了經濟條件的創造之外,是不是能夠對於社會中不同群體,都能夠有其尊重。首先我們要問,它是否能為社會中弱勢的群體,創造出力爭上游的條件,二方面呢,我們同時度量,社會中不同的人群,是否都能在安全而包容的社會裡生存。如果各位看這個文字雲的話,它其實更關注的是社會面,像性取向、像很多宗教的問題,在歐洲特別是。還有就是每一個人是否可以免於暴力的威脅,核心概念是政府能否善用資源,建立所謂的社會安全網,給予各個不同族群所需要的保障,人民也許信仰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想法跟不同的價值,可是他們能夠共同合理而尊嚴的活著,在表達意見的時候,免於恐懼、歧視,或是戰爭殺戮的威脅。這是「社會和諧」面向所需要捕捉的。

 

最後呢,我們想瞭解一個真正能夠符合包容發展,或是說王道的國家,它事實上還能夠如何更積極的去賦予人民「經社賦權」的可能性,所以這邊談這個Socio-economic Empowerment,指的是說,我們在度量現有的表現之外,更關鍵是所謂的潛力potential,到底國家是否能夠給它的人民更多掌握經濟生活的能力,然後政府對於社會中不同族群,能不能夠賦予他們基本的經社權利,讓他們在現有條件下更進一步的往上走,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社會流動的概念,要看政府能不能夠為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我們同時也度量了,國家是否具備對整體資源能夠量入為出、永續經營的能力。「永續性」是「王道永續指標」度量的重要尺度。

 

 

接下來是相關性的探討。跟剛才「全球倫理」部分比對,可以發現不同之處,也就是在「人本需求」、「社會平等」與「經社賦權」三個面向中,兩者之間其實是有相對中度一致、高度的相關性。那這個問題,我們在指標建構時候其實討論了非常多次,從社會科學角度來講,它是一個面向概念獨立性跟「包容發展」概念間的取捨,其實不管從「人本需求」、「社會平等」還是從「經社賦權」來看,這些經社指標之間常常都有高度的相關,可是關鍵是,我們如何捕捉王道的哲學概念,因此最後決定讓「包容發展」納進更多的指標,讓權重提高。整個指標的最後結果,受到這個「包容發展」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我們非常重視這個包容發展這塊,所以願意給它更高的權重。

 

我們來看一下它最後的結果,這個趨勢其實跟總體趨勢是相近的,大致上北歐、西歐國家,然後北美,像加拿大,這些國家相對來說,包容發展的分數是比較高的,然後再來慢慢地擴散到亞洲,這個部分約在中段,然後非洲中東稍微落後一點,這是一個整體的大概分布。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擷取部分介紹有亮點的個案。

 

前十名裡,中、西歐國家表現的非常亮眼,第一名是挪威,第二名瑞典,第三名是芬蘭。雖然說王道這個思維很明顯是中華文化累積了非常長時間的結晶,但用這樣哲學思想所推演出來的這些指標,也可以適用到其他的國度,雖然說是以中華文化為核心,但是這個指標是非常客觀的探討,不管哪個國家,只要符合王道即能夠在永續指標中得到高分。

 

從二十一名到三十六名之間,值得關注的是後共國家,它們經由社會主義轉型,我們可以解讀為,這些經歷民主跟經濟自由主義的轉型的國家,仍然保留許多不錯的社會政策,使得它們的分配不至於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完全失控,所以它們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再來儒家文化圈呢,表現其實也好,包括新加坡是十九名、日本二十一名,韓國二十五,那台灣在這個指標是三十一,中國大陸排三十六名。而相較於國際通行的指標──社會進步指標(SPI),中國大陸在社會進步指標裡面名列八十三(83/128),相對落後,我剛才強調地是,王道永續指標試圖要給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大陸這樣高度成長中社會一個相對更公平的對待。所以我們放進去的指標,如扶貧,是具增量的概念,結果會讓發展中國家的排名更靠前。而中國大陸在「包容發展」指標排到三十六名。美國呢?有趣的是,雖然是綜合國力世界最強的,可是它在社會進步指標裡面排名第十八名,在我們這邊呢?僅排到三十名,在我看來是,王道永續指標更公平地去看待不同國家發展程度的階段差異。

 

後段班部分,其實跟「全球倫理」的結果,也有相近之處,也就是說位於中東、非洲、東亞、南亞大陸及中南半島的國家,事實上是偏後面的,印度排六十四(在社會進步指標是九十三),其實都並不是非常前面,那像埃及、俄羅斯等等,這些受到所謂資源詛咒的國家,排的也相對後面。

 

 

最後我試著給大家一個相對學術的詮釋,它包含許多有趣的政治意涵,我認為是來自我們王道指標的警示,特別是對於美國,我借用《The Nation》這本雜誌的內容跟各位分享。

 

Trump在上台之後,他不斷希望能夠重新振興美國,但是有趣的是,他所謂振興美國的方式,是把政策重心放在製造業上。就這個圖可以看到,製造業事實上只佔美國百分之八的就業,百分之八十是服務業,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很大的原因來自他的主要的支持群眾都來自製造業的工人,製造業工人百分之七十一是男性,百分之六二是白人男性,這些大部分都是投給Trump。另外一邊,服務業雖然時薪低,但佔了就業人口絕大多數。換句話說從王道指標角度來講,這並不是一個符合王道的作法,所以如果Trump或是美國希望能夠符合王道,應該要把資源轉移給這個社會中多數的人,包含弱勢族群,這才符合王道精神,更為包容,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所在。

 

更多與談內容請見以下影片

 

TOP

聯繫我們

驗證碼